芯片巨头的“双向奔赴”,国产算力开启新竞合时代
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的深夜公告中,中国半导体行业迎来历史性转折。5月25日,国产CPU龙头企业海光信息与服务器巨头中科曙光宣布合并重组,这不仅是A股首例适用新重组规则的“吃螃蟹”案例,更暗合了国产算力产业链深度整合的时代脉搏。
两家公司的业务版图犹如拼图般互补——海光手握自主可控的CPU/DCU芯片设计能力,中科曙光则深耕服务器制造与数据中心建设。合并后形成的“芯片+整机”垂直生态,或将打破过去国产算力企业单兵作战的困境。海光近三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50%,而中科曙光虽营收微降但净利润稳健,这种“技术新贵”与“产业老兵”的结合,恰似给国产替代战略装上双引擎。
此次重组折射出更深层的产业逻辑。在全球半导体博弈加剧的背景下,通过资本运作加速技术融合,既能集中资源突破“卡脖子”环节,又可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。但市场也存隐忧:两家超3000亿市值的巨头融合,能否真正实现1+1>2的化学反应?毕竟企业文化磨合与供应链整合,远比签署协议复杂得多。这艘即将启航的国产算力航母,正在探索一条自主创新的新航路。
刻蚀设备成为芯片制造新核心在半导体行业发展中,刻蚀设备的重要性正快速提升。英特尔高管指出,随着新型晶体管结构如GAAFET和CFET的普及,芯片制造的核心将从光刻技术转向刻蚀技术。这类三维结构需要更精密的横向材料去除能力...
印度断水,巴基斯坦的水危机有多难?今年夏天,北半球的极端天气让人揪心,有人被高温炙烤,有人被洪水围困。而在南亚,巴基斯坦正同时面对天灾与人祸。一边是部分地区洪水泛滥,另一边是2000万人口的卡拉奇,因印度突然断水陷入更紧...
原子层刻蚀引领芯片制造未来面对芯片尺寸逼近原子级的挑战,传统刻蚀技术已难以满足精度需求。原子层刻蚀技术应运而生,它能以0.4纳米的精度逐层去除材料,几乎消除加工误差,大幅降低器件损伤。这项技术对制造3纳米以下芯片至关重要...
投资入口
平台综合评分排名
12年沉淀
十年老牌口碑品质
严选平台
综合监管与市场反馈刷选
行业领先
只赚最多5%服务费
实名服务
只服务接受风险条款人群